小学数学教案

时间:2025-04-19 11:27:29
【推荐】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十篇

【推荐】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十篇

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,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,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。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!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
小学数学教案 篇1

教学目标

1.知识与技能

①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,发展观察、归纳、猜想、验证的能力.

②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.

2.过程与方法

通过对问题的变式探索,培养观察、分析、抽象的能力.

3.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

通过观察、归纳、类比、推断获得数学猜想,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.

教学重点难点

重点:能按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.

难点:含有负因数的乘法.

教与学互动设计

(一)创设情境,导入新课

做一做 出示一组算式,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并找出它们的规律.

例1 (1)(+5)(+3)=_______;(2)(+5)(-3)=________

(3)(-5)(+3)=________;(4)(-5)(-3)=________

例2 (1)(+6)(+4)=________;(2)(+6)(-4)=________

(3)(-6)(+4)=________;(4)(-6)(-4)=________

(二)合作交流,解读探究

想一想 你们发现积的符号与因数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如何?

学生活动:计算、讨论

总结 一正一负的两个数的`乘积为负;两正或两负的乘积是正数.

两数相乘,同号得正,异号得负.

想一想 两数相乘,积的绝对值是怎么得到的呢?

学生:是两因数的绝对值的积.

小学数学教案 篇2

〖教学目标

1.通过比一比的活动,掌握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,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。

2.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,进一步发展数感。

〖教材分析

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。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,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大数的学习基础,本节课力求把学生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的分散的、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、规范的理性认识,并在有趣的活动中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。

〖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

广西柳州市文惠小学办学条件较好,每间教室都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。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、学习能力较好。在学习本课知识前学生已有一定的相关生活经验。

〖课堂实录

教具准备:教学课件、小组活动卡片。

(一)森林游戏――比大小

(活动目标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探索、体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。)

1. 创设情境

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玩翻牌游戏,比一比谁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。你们看,小老虎和小狐狸玩得正高兴呢!小动物邀请同学们来做他们的裁判员。(在多媒体课件营造的森林游戏情境下,学生情绪高涨,表示很愿意做游戏的裁判员。)

2.提出问题

(1)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

小老虎和小狐狸每人翻开了一张卡片(1084,982),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分别翻开的卡片,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这两个数,再想一想它们俩谁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。(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。)

生1:小老虎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,因为982还没有满一千,而1084已经超过了。

师:你说得有道理,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吗?

生2:我也认为小老虎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,因为982只有三个数字,而1084有四个数字。

师:你是说数字多的数一定比数字少的数大,对吗?那你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?

生2:比如说,1350和350,1000和100,都是数字多的大。

师:同学们同意他的想法吗?如果不同意的话你能举出例子吗?

生3:我不同意。

(生3想了想,举了2个不成立的例子,被同学们否定了,最后同学们都同意了生2的观点。)

师:刚才,同学们自己发现了比较数的大小的一条重要规律:数位多的数一定比数位少的数大。

师:第一局比赛小老虎赢了,小狐狸输了,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吗?

生1:小狐狸,别灰心,你还有机会呢!

生2:小狐狸,我们为你加油!

(2)两个四位数的比较

第二局比赛开始:小老虎和小狐狸翻开的卡片分别为3756,4184。

师:仔细观察这两个数,你发现了什么?

生1:这两个数的数位一样多了。

师:你观察得真仔细!刚才,我们已经知道了四位数比三位数大,可这一次两个数都是四位数,它们到底谁大呢?请四人小组讨论,然后请小组代表来汇报你们的结论。

组1:4184大,因为4184是4千多了,而3756还不到4千。

师:你们是直接比较了它们的千位上的数字对吗?一个是4,一个是3,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?

生3:看他们最前面那一个数字,谁的大谁就大。

师:也就是说比较它们的最高位,谁的数大谁就大。那现在4比3大了,还要不要往下比较其他数位上的数呢?

生1:要。

师:那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百位上的两个数字,1比7要小了,那是不是说4184要比3756小了呢?

(学生集体自发地在课堂上讨论起来。)

生2:还是4184大,因为它的千位上的数已经比3756的大了,所以百位上的数小一点也不要紧了。

师:那我们还用不用往下比呀?

生:(齐答)不用了。

(得出结论:数位相同,先看最高位,最高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。)

师:刚才小老虎和小狐狸各赢了一局,第三局是最关键的一局了。这一局谁赢了,谁就是今天的`大赢家。

(3)两个最高位相同四位数的比较

多媒体演示第三次翻开的卡片为5102和5184。

师:你们已经知道谁赢了吗?

生:小狐狸赢了。

师: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?这一次它们都是四位数,而且它们的最高位上的数字也相同。

生1:5102的十位上是0,5184的是8,所以5184大。

师:为什么这一次你只比较十位呢?而不比较其他的数位呢?

生1:它们的千位和百位上的数都一样,所以不用比了。

师:你说得真棒!其实你还是比较了千位和百位上的数,不比的话你怎么知道他们是一样的,对不对?谁再来说 ……此处隐藏6165个字……意出错地方)

3、找学生说算法。(有用计数单位回答的表扬)

4、重点用计数单位分析算理。

5、小组内讨论交流。

6、让学生说注意问题。

三、巩固。

1、数学诊室(改错题若干)。

2、把没做完的题补充完整(教材中的做一做)。

3、选择题。(练习中的题若干)

四、: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?有什么样的感受?

教学反思:

小学数学教案 篇9

教学目标:

1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,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。

2、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、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。通过多样化的计算训练,提高计算的准确性。

3、通过创设情境,引导学生提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。

4、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。

教学重点:

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。

教学难点:

引导学生探索,并交流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,提高计算的准确性。

教具学具:

课件、小棒、计数器等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激趣导入,揭示课题

师:同学们,你们喜欢猜谜语吗?老师这儿有个谜语,请听谜语,小小游泳家,说话呱呱呱,常在田里住,捉虫保庄稼。(打一动物)

师:青蛙经常在上面地方?他们在田里做什么呢?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虫子。 (板书课题)

师:青蛙对我们很有用处的,青蛙吃掉害虫,就保护了庄稼。所以,青蛙是我们人类的.好朋友。我们一定要保护青蛙,不能随意捕杀。

[设计理念: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,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,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,活跃了课堂气氛。在学生生活经验得基础上对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。]

二、自主、合作、探究学习

(一)创设情境,提出问题

1、课件出示情境图,引导学生分析画面,并提出问题。

生1:我发现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在田野里吃虫子。

生2:我知道青蛙妈妈吃了56只虫子,小青蛙吃了30只虫子。

2、根据故事情境提出一些数学问题?

生1: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?

生2: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?

生3:小青蛙比青蛙妈妈少吃了几只害虫?

3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。

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: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?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?

生:56+30=?

师: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?

生:求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。

师:56+30=?该怎样计算呢?

[设计理念:在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,更侧重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。]

小学数学教案 篇10

教学内容:

教材第106页体积计算和练一练,练习二十第5一14题,练习二十后的思考题。

教学要求:

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体积计算公式,进一步了解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,能正确地进行体积计算。

教具准备:

三个大小不同的物体,如文具盒、橡皮、粉笔盒等;练习二十第13题的长方体(用橡皮泥做成)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揭示课题

1.口算。

让学生口算练习二十第5题。

2.引入课题。

今天这节课,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。(板书课题)通过复习,要进一步掌握已经学过的体积计算公式,更加清楚这样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相互之间的联系,能根据公式正确地进行体积计算。

二、复习体积计算

1.复习体积的意义。

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物体。提问:这三个物体的大小相同吗?大小不同就是什么不同?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?(板书;体积: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。)哪个物体的体积最大,哪个物体体积最小,

2.复习体积的计算。

(1) 提问:我们学过哪些形体的体积?(分行板书画出正方体、长方体、圆柱、圆锥的图形)请同学们在课本第106页用字母表示出这样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。一边写一边看每个图形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关系,再思考这些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。指名学生口答体积计算公式,老师接在每个立体图形后面板书相应的体积公式。提问:这些体积计算公式里,哪一个是其他几个的基础?谁来说一说,我们是怎样由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推导出其他体积计算公式的?老师进一步说明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联系,并在图形之间用箭头表示出来.

(2) 归纳柱体体积公式。请同学们比较一下正方体、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公式,有什么共同的地方?说明:正方体、长方体和圆柱体,它们上、下底面是完全一样的。像这样从上到下一样大小的直直的形体,一般都叫做柱体。从上面统一的公式可以看出,这样形体的体积,都用底面积乘高计算。

3.学生练习.

(1)做练一练第l题.

指名三人板演,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。集体订正,说明计算体积一般按体积计算公式进行。

(2)做练一练第2题.

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。指名口答算式和结果,老师板书。追问:求容积是按什么来计算的?要注意什么?指出;计算容积按计算体积的方法进行,要注意应从容器里面测量长度,结果一般用容积单位。

三、综合练习

1.做练习二十第6题。

让学生先在课本上判断。指名学生口答,错误的说法要求说明理由。

2.讨论练习二十第7、8题.

提问:第7题里,沙填在沙坑里后成什么形状?第8题圆柱侧面展开是正方形,说明了什么?

3.做练习二十第11、12题。

指名两人板演,其余学生分两组,每组一道题做在练习本上。集体订正:先提问每个问题求的是什么,再检查计算过程和结果。追问:一般说来,求制作时所用的.材料是要计算什么?求能容纳物体的重量要求出什么来计算?

4.做练习二十第13题。

出示橡皮泥长方体让学生观察,然后提问:怎样把它截成两个正方体?用刀把长方体切成两个正方体。谁来说说,增加的表面积部分在哪里?指名一人板演,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。集体订正,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。

5.口答练习二十第15题。

让学生在小组里先估计,解释估计的方法。讨论后让学生交流,并给出合理的解释。

四、讲解思考题

让学生说明题意,按题意画出示意图。提问:求这个梯形面积要知道哪些条件?梯形的上底、下底和高都与正方形哪个条件有关?梯形的一条底比另一条底长多少厘米?你有办法根据题里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,求出原来正方形的边长吗?请大家课后想一想,试一试。

五、课堂小结

通过这节课复习,你更加明确了哪些内容?

六、布置作业

课堂作业:练习二十第79题,第11和12题里自己未做的一题。

家庭作业;练习二十第10题。

《【推荐】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十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